当前位置:首页 > 开店头条

生鲜电商现“关停潮” 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2016-08-04      来源: 中国商网     作者: xinran

摘要:生鲜电商,以售卖产地直供的高品质水果、海鲜等品类一度风靡互联网,被视为中国电商的下一个千亿市场,如今却开始纷纷折戟。2016年的生鲜电商行业依旧发展缓慢,成为了“鸡肋”市场,看似前途无量,实则举步维艰。

      8月1日,果食帮公众微信号发布信息称“一起走过两年时间,今天却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并提醒消费者,APP将于8月4日正式结束营业。

  此前,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布局线下实体店的生鲜电商天天果园出现关闭线下实体门店现象。

  生鲜电商,以售卖产地直供的高品质水果、海鲜等品类一度风靡互联网,被视为中国电商的下一个千亿市场,如今却开始纷纷折戟。2016年的生鲜电商行业依旧发展缓慢,成为了“鸡肋”市场,看似前途无量,实则举步维艰。

  未来市场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尼尔森机构在2015年末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中曾提到,“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将呈现快速爆发式增长,2017年有望超过1000亿规模,并于2018年站上1500亿的高峰。”而艾媒咨询也认为,预计至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在报告中,尼尔森机构认为,这一数据是基于消费者生鲜电商消费习惯的养成和平台冷链、仓储系统的完善,“模式多样、不稳定是中国生鲜电商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未来商业模式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和创新的可能。”

  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除平台自身运营能力外,食品安全问题、用户体验、由行业升级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生鲜电商行业国际化的趋势,将给国内生鲜电商平台的发展造成瓶颈。

  接连出问题 生鲜电商现“关停潮”

  进入2016年,曾被视为互联网电子商务O2O创业蓝海的生鲜电商行业,一大部分开始表现出疲态来。

  7月26日还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广冬枣,送优惠券,8月1日便宣布再过三天正式停业,生鲜电商果食帮的退场来得有点突然。果食帮联合创始人张超表示,没有找到能够做大的健康商业模式,是果食帮选择停业最重要的原因。

  果食帮成立于2014年,曾经通过“一元吃水果”活动打开了市场。果食帮表示,最高峰时,其公众号用户数达到11万,微信、APP和线下实体店服务深圳CBD及社区数十万用户。果食帮主要覆盖深圳CBD区域。张超表示,在CBD做是可以走得通的,但是要走进社区难度太高。和传统模式相比,生鲜电商不一定有效率上的提升。

  就在果食帮宣布停业前一天,半成品净菜电商青年菜君被曝拖欠员工工资并准备破产清算的消息。青年菜君联合创始人任牧表示,存在投资方“跳票”的情况,但是破产的说法情况不实,青年菜君正在寻求快速获得资金的方法,尽可能保障员工的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青年菜君在2014年获得来自梅花天使创投、九合创投的1000万元A轮投资,2015年3元完成数百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创策源、平安创新投、真格基金。

  另据《中国经营报》7月9日报道,爱鲜蜂或将裁掉30%员工,将全国1100人左右的规模缩减至700人左右,涉及市场、运营、客服、物流和产品等部门。有分析指出,裁员不排除是爱鲜蜂D轮融资尚未完成而采取的缩支减员策略。

  生鲜电商的模式之惑

  B2B、B2C、O2O、拼单团购……每一家入局的生鲜电商都给自己打上了一个模式的标签。不过,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标签依旧掩盖不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到目前为止生鲜电商还没有涌现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还在验证当中。

  目前生鲜电商的主流模式是以天天果园、易果生鲜、沱沱工社等早期玩家为代表的B2C模式。自建C端物流的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透露,本来生活上线前,他曾用近半年的时间对便利店、餐厅等进行调研,希望直接通过B2B模式入局以重塑上游供应链,但由于初期平台既没有影响力也没有足够的订单量,本来生活最终选择了B2C模式。

  2C意味着过高的引流获客成本,但是高价获得的用户对平台的需求量和使用频次却并不固定。B端平台一天销售的产品量,C端平台可能要卖一个月,即便是流量大的综合电商平台,也很难让生鲜电商所有品类联动发力。

  同样做过C端生意的张颂认为,生鲜电商2C模式能做起来要满足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单品的供应链优势;二是半个小时能覆盖到的足够高密度的用户群体;三是忠实用户能每周固定到一家平台买两次东西。

  这显然是一种太过理想化的要求。

  去年年中,已经在生鲜电商B2C领域深耕三年的本来生活也开始改变运营策略,向B2C+B2B的全渠道策略迈进。喻华峰更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C端的量太小了,万亿的生鲜规模必须找到更多渠道倒逼上游供应链。

  B2B是一个存量市场,价格战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增量,而专业买家对于某一产品什么时候什么价格较为清楚,这可以使生鲜电商平台很好的避开恶性竞争的价格战,同时通过不断深耕成为下游订单的入口,最终拥有对话上游,倒逼供应链的能力。

  但B端在实际运营中同样存在一些难题。

  “次终端采购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但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天他们都需要更多的渠道信息,来询问昨天的购买价格是否合理,同时关心在哪可以买到跟昨天质量相同但价格更低的产品。食务链只要拥有足够的信息供下游比价、品控,并不断通过爆款上新,就能满足次终端的采购需求,最终形成下游订单的订单入口。”食务链创始人张颂表示。

  但这无疑对食务链发掘海外新品和整合新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选品、上新这件事上没有一秒钟是放松的。”张颂说。

  拼单团购的C2B模式似乎是近来生鲜电商的又一“灵丹妙药”。尤其在拼好货宣称8个月实现订单量从0到100万后,顿时让它变得炙手可热。

  拼好货的模式与批发类似,主要利用社交电商的流量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大量用户需求,平台拿订单量向上游批货,再分发到用户手中。

  拼单模式的核心在于“便宜”。但是,拼好货物流负责人丁力在今年三月的一次采访中曾表示:“我们刚起来的时候,就被市场狠狠教训了。光便宜没用,用户体验不好他们就不来买了。”

  无论何种模式,采购、供应链都是生鲜电商不可能绕过的坎,而对于拼单模式来讲,消费者的拼单动力源自什么、平台有怎样的差异化产品、拼单消费者是不是都在特定区域范围以内、能不能覆盖物流成本、平台是不是每次都能满足用户的团购需求,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行业依旧发展缓慢 困局待解

  作为电商市场少数的“蓝海市场”,顺丰、京东、阿里巴巴等乃至各大资本巨头纷纷扎入生鲜电商,但是成效却不大。400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亏损,只有极少部分盈利。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阻碍生鲜产品发展有两个重要因素:打通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但两个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2016年的生鲜电商行业依旧发展缓慢,成为了“鸡肋”市场,看似前途无量,实则举步维艰。

  互联网分析师李成东表示,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果蔬、肉蛋、水产等品类95%的冷链运输比例来看,国内10%的覆盖率实在是太低,区域性的冷链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更是将冷链的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发展的均衡度。

  在其看来,所谓的运输成本,不单单是冷链运输相比普通物流的材料、仓储与运输成本,高达20%~30%的损耗率直接导致了商家盈利无望,而国外成熟市场中冷链运输的损耗率不过3%~5%。就算以最低限度的20%损耗率来计算,2015年度全部生鲜电商实际可销售产品金额高达700亿元,其中140亿元的部分被白白浪费在了运输环节,相比国外同行业公司少了110亿元的收入。

  而在打通产业链这一点上,生鲜电商专家李志起指出,其过程会相对漫长,而且多数生鲜电商主要还是在营销和渠道上,但是对于农业种植养殖等并不擅长。农业的特点,比如非标准化和地域性的差别,都会给下端营销带来巨大的压力。

每天都有海量资讯,店铺在诞生,无数的有开店梦想的人在实现他们的梦想,不同开店项目令人莫衷一是,怎样找到并辨别他们?有一帮人决心投身此业,终日与开店为伍,致力于发现与开店相关的人、加盟项目、开店金融与开店酷产品,带你体验并连接其中,邀请你来体验——开店邦。

关键字: 生鲜电商
网友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点击换图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MORE
最近发布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