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店头条

一家18年小店店主的自白书

2019-02-01      来源: 物质生活书吧     作者:

摘要:不断消失的小店自白

这几天,一篇《抢救上海小店》的文章传遍朋友圈。里面讲到上海马路上的每一家实体店,经受的三波冲击:电商、房租以及爆米花一样开业的购物中心。面对这个不停响起小店挽歌的时代,作者毫无犹豫地回忿,马路上的10年+小店,才是上海未来的百年老店。“不要小看10年,这是以95%的小店丢盔弃甲打底的。”


读了这篇长文,我们的心有戚戚焉。找来书吧主人晓昱一个多月前在物质生活书吧重张酒会上的发言,又有一番新的感受。在农历猪年降临的前夕,我们将她的发言刊于此,既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欣慰,更有前路茫茫的忐忑,不过,小店的命运其实系于客人的选择和经营者的用心,或许,这也是希望之一。


2018年12月23日下午,深圳历史最为悠久的独立书店物质生活书吧,经过100天的装修重整,迎来了她的18岁“成年礼”


结束就意味着开始。十八年前,也就是2000年,我刚刚结束一段轰轰烈烈却无疾而终的北京爱情故事,回到深圳,也刚刚写完一本讲述深圳人的口述实录 ,无所事事。走在新世纪的阳光下,一个念头就在那个时候产生了。“开一间书吧,里面有一些喜欢的书,一些喜欢的人,一些喜欢的沙龙,然后写一些喜欢的文字。”这几乎也是我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喜欢也适合去做的事了。


那时候振兴路上有一间咖啡厅叫布莱梅,我在那里说服了我的合伙人,所谓的天使投资人其实就是我的狐朋狗友,那也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投资吧,完全没有风险意识,也完全是因为想要帮我有事可做,我就这样成为一个私营小业主。接下来的事情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选址、设计、装修、办证照、采买,招聘、培训、开业、运营、出名、亏损……包工头、老板、图书管理员、店长、企划、公关都是我。



△从采买建材到员工培训,都是晓昱亲自打点一切


如果十八年前,你路过物质生活的玻璃窗,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女子坐在那里冲你微笑,你千万别会错意,她只是在想,这人怎么还不进来?当你坐进来,拿着菜单,她紧张地盯着你,只是在想,拜托,别只喝一杯咖啡坐一下午。好吧,我承认,未开店时曾经以为的文青浪漫生活是空中楼阁,每晚关店之后猛敲计算器锱铢必较俗不可耐的“市头婆”才是真实的。


多年后,我才知道这一段经历对我有多么宝贵 ,它让我从一个媒体的观察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实体经营者,让一个靠直觉生存的理想主义者逐渐洞察商业的本质,更让一个崇尚自由的个人主义者明白什么叫责任,尤其是到了交房租、发工资的时候。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我真正想说的是,最幸运和和珍贵的事情,是因为物质生活,遇见了你们,因为遇见你们,我的人生因此变得丰盈、温暖、精彩。


△见证书吧成长与变化的第一代书吧人。


十八年好长,长到一个婴儿可以长大成人,长到一个青年可以结婚生子,长到怀揣梦想的人已梦想成真,长到豪情万丈已成惘然四顾。


十八年又好短,短到所有的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书正香,酒正酣,欢笑中,你还在。


我记得我们系列文化沙龙的第一讲,就是亚洲周刊的邱立本先生,他那天讲的题目叫《匆忙的文学》。我也记得龙应台望着书吧挤满的人群,感叹道,城市就要有这样虽然小却自由的公共空间。我也还记得那个当年艺名还叫“小弟”的歌手陈楚生,安静地坐在书吧角落里唱歌,忧郁的歌声总是击中游子的心房。


那个喜欢穿花衣,买一大摞书,永远都点一壶茉莉花茶的女子,后来我才知道店员口中的茉莉花小姐原来是地产大鳄。而那位每次喝完一支喜力,服务员问,您再来一支吗?他总是说OK的OK先生胡洪侠,他的名言,我不在物质生活,就在去物质生活的路上成了书吧最好的广告。


△属于深圳文化人的集体记忆


书吧是深圳的文化高地,有时也是联结人与人的一条奇妙红线。当年书吧的收银员就是在这里遇见了书吧的经理,相恋结婚生子。而喜欢唱歌的姑娘墨菲在这里遇见蒙代尔教授,去了哥大念书,留在了华尔街。有一天在香港电影院的门口,友人金敏华排在许鞍华导演的身后,他无知无畏地跟许导说,深圳有一家物质生活书吧,结果,许导真的就被拐到书吧做了一次活动。又一年在科罗拉多的一个小镇,老友沈浪邂逅了刘再复,因为物质生活这个共同的渊源,他们在异国小镇开启了忘年交。




△与那些精彩的思想相遇


有多少个下午,我们因为物质生活的沙龙里那些精彩的思想和专注的聆听而感动。有多少个晚上,我们因为政治、文化、理想、爱情而争论不休。我们甚至还在虚拟的网络上建立了对话,物质生活曾是著名的BBS万科周刊里最活跃的论坛之一。我们在这里聊天、唱歌、饮酒、作乐。我们在这里相遇,也在这里送别。


我想念那个总是在夜晚斜挂着小包,摇摇晃晃走进书吧,迷迷登登被人扶出书吧,才华横溢、快意江湖的登徒子。亲爱的威哥,你在天堂还会喝我教你喝的龙舌兰吗?洒一圈盐在虎口,再挤几滴柠檬汁。我想念笑意盈盈,白衣飘飘的女孩,娃娃,你知道爱你人在你经常做活动的书吧送你最后一程吗?



十八年前,我选择了白沙岭开店,也许是这条路上浓密的树荫以及车水马龙的丁字路口,也许是这里众多的学校,一种深圳少有的生活气息吸引了我。下午时分,书吧里挤满写作业的学生,他们在这里等待父母下班。周末的日子,书吧里则坐着家长们,他们在等待补课的孩子放学。物质生活书吧就这样陪伴他们度过春秋冬夏的等待和成长。十八年后,他们长大了,碰到我,告诉我,曾经在这里谈过恋爱,曾经在这里写过作业,我才已然觉得自己有点老了。




坐在窗边“变老”的女主人


所以啊,一个房租从开始到现在翻了四倍,人工和物价也涨了几倍,但菜单却静止不变的书吧是靠什么在坚持呢,或许是曾经有个妈妈拉着我说,我跟孩子讲,如果你有什么事,就跑到物质生活去,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或许是一个街坊以为我们要搬走时给我发的留言,我无法想象没有物质生活的白沙岭。还是那些我们前两天准备重新营业,已经迫不急待要冲进来的客人?


几年前我在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床头看到一本摄影集,摄影师捕捉了一百年前的和今天的纽约街道,我惊讶地发现,几乎没有任何变化,那些高楼大厦自不用说,就连街边的那一间间面包店、洗衣店也依然和一百年前一样。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追逐速度和变化的城市和时代里,历史尚未成为历史就已经被推倒和淹没,而十八年的坚守虽然孤独艰难,却也因此活成一个城市的独特样本,给人们某种相信和慰藉的理由。物质生活得以成为一代深圳文化人的集体记忆,也成为我们个人青春的美好注脚。


聂鲁达写过,爱情太短,遗忘太长。而我们却是,心灵相逢,一瞬也是永恒。物质生活是时间的收集者,也是我们的接头暗号,在我最美的年华,我们因它一起走过,这杯十八年的美酒,已经够我享用一生。而今天物质生活的重新出发,因设计带来的空间改变,与更开放相伴的共建心态,期待可以成为新一代年青人的共享平台。


此刻,我又想起十八年前的那个炎热夏日,我整理好书台上最后一本书,望着守在门口穿着新工衣的小伙伴们说,好了,开门迎客吧 !





-End-



物质生活书吧


物质生活书吧成立于2000年8月,得名于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随笔集《物质生活》,这里有书、有咖啡、有美酒、有音乐、还有阳光,书吧曾获2010南方阅读盛典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人文书店,是深圳的文化地标之一。



关键字: 物质生活 书吧 晓昱
0
网友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点击换图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最近发布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