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店头条

行业剖析|中华老字号连锁餐饮面临的窘迫与自救

2020-09-17      来源: 开店邦      作者: 开店邦

摘要:40%的老字号勉强实现盈亏平衡,而近一半都是持续亏损状态。‍

前几天,网络上有人说“狗不理”的包子不好吃,被“狗不理”方报警。这个消息一度冲到热搜第四,成为夹在明星和槽点新闻中间的尴笑趣事。

  

有哪条法律规定,吃完饭一定要给好评吗?不好吃还不让说,这应该是“老字号”在耍大牌吧?

  

但开店邦记者认为,“老字号”只代表某个店开业年数多,并不代表其产品一直能跟上新形势,让年轻一代接受。这不,新京报的一则消息,就让“老字号”们陷入尴尬境地。


新京报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16000多家,涉及零售、餐饮、医药、食品、烟酒、丝绸等众多行业。2006年及2011年,商务部先后确定了两批中华老字号名录,企业总计1128家。从地域上来看,大多数都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发达地区,1128家中华老字号上海北京最多。这其中,一半以上为国有企业,平均年龄约142岁。据商务部统计,在现存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中,仅10%的企业蓬勃发展,40%的老字号勉强实现盈亏平衡,而近一半都是持续亏损状态。‍




连锁餐饮“老字号”的窘迫现状令人扼腕




现在,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连锁餐饮“老字号”的窘迫现状上。

  

今年6月份,老字号全聚德上市13年首亏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不小波动。

  

财报显示,全聚德2020年一季度营收1.80亿元,同比下跌55.03%;归母净利润亏损0.89亿元,亏损额是2019年的全年净利润的两倍。

  

有的报纸用“缺乏创新,核心竞争力渐失”来定位全聚德的经营困境。

  

虽然全聚德在季报里解释为“受疫情影响所致”。但业内人士称,这家百年老字号的营收,在两年前已经开始下滑,净利润下滑幅度更是连续超过35%以上。疫情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其羸弱的抗风险能力。

  

全聚德的名声有多大?去过北京的朋友都知道。记得记者去北京工作的那一年,朋友请吃饭,第一次去的就是全聚德。烤鸭当着顾客的面分割成薄薄的肉片,看着都是一种文化。

  

001.jpg


但如今,以新生代为代表的主流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好玩、有趣等成为他们的新诉求。而“老字号”原来引以为傲的亮点,现在却变成了“产品单一、销售模式传统”的代名词。再加上今年年初的疫情,轻而易举就捅破了“老字号”的利润神话;而2012年国家出台的限制高消费的政策,也是“老字号”的营收雪上加霜的原因之一。

  

财报显示,从1993年全聚德集团成立之初,到2007年上市前后,全聚德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在2011年,全聚德营收从13.39亿元跃升至18.02亿元,同比增长34%。但2012年后,定位于高端餐饮的全聚德整体营收开始下滑。因此,疫情只是让他们找到了更合理一点的理由。

  

有人说,全聚德盈利能力的下滑和全聚德坚持高定价策略不无关系:全聚德一只烤鸭的价格为288元,另一高端品牌大董的价格为278元,附线品牌小大董价格为198元;同是老字号的京味斋烤鸭价格为188元;大众档次的烤鸭店如大鸭梨,价格不到100元。

  

但专家分析,高价并不是全聚德经营困境的根本原因,“高毛利率、低净利率,说明市场不接受全聚德的经营策略”。全聚德的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自身机制导致其在产品、场景、服务、性价比等方面停止创新,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

  

是沿袭“传统”的品牌形象,沿袭古代中式宫廷样式的装修风格,沿袭古法食材和烹饪,沿袭老字号的情怀……还是向80、90后是主流消费群体“屈服”,成为包括全聚德在内的餐饮“老字号”必须面对的一张试卷。

  

其实,市场已经开始变革了。

  

以大董烤鸭为例,同样定位于高端餐饮,同样是烤鸭,但却在前面打上了“低油少脂”标签,店面装修也采用了更加时尚简洁的新中式风格。2015年,大董烤鸭又推出快餐品牌“大董鸭”,主打产品是鸭肉汉堡,明眼人一看就是在抢夺年轻消费市场。

  

002.jpg


然而,少数“老字号”的蓬勃,并不能掩盖整个群体的疲态。有数据显示,2005年的时候,中国的老字号企业约16000家,其中约70%经营十分困难,濒临倒闭;20%的老字号企业能够勉强维持,只有10%的老字号企业经营情况良好。究其原因,相当一批老字号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重,冗员多、积累不足、观念陈旧,不重视老字号品牌的保值增值而面临困境。

  

于是就出现了试图创新不成功,又重新复原“老字号”的企业。如,烤肉宛曾在1992年尝试过经营模式“创新”,与澳门一家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将老字号更名为烤肉宛特味饭庄。但此后发现,公司并没有因为改名字和改变装修业绩上升,苦苦支撑6年后,只好于1998年花费重金,把烤肉宛赎了回来,重新装修,复原老字号,生意才有了好转。


这也算是试图舍弃“老字号”不成功,重新拾起来的一个例子。‍




“老字号”餐饮该如何重塑辉煌?




其实,梳理一下已经倒闭或趋于倒闭的“老字号”不难发现,虽然他们经过百年兴衰的发展,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在人们心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诉求,长期积累下的文化底蕴并非一般新生品牌可以比拟,但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被青睐的今天已经形同虚无,再加上思维老化,进而导致在营销、规模、菜品、人才等方面与时代脱节,是众多“老字号”不愿承认的最大痛点。

  

很多人认为,“老字号”就体现在一个“老”字上,摈弃这个点,还叫什么“老字号”?因此,在一大批新兴餐饮品牌正在进军高科技烹饪技术的当下,“老字号”过度依赖“老”产品,从而缺乏产品的迭代更新。

  

所以,当“老字号”只剩下嘴硬,销售业绩如何实现突飞猛进?

  

003.jpg


开店邦认为,餐饮新环境下,“老字号”想要突围,以下几点须要重视:

  

一是与时俱进,引进新人才,促进产品更新迭代。

  

人才老化是“老字号”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解决产品更新迭代的问题。比如,刚才提到的烤鸭,其传统的“油腻”已经不符合现代年轻人追求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妨紧跟市场脉搏与消费者的需求,改变传统思路,让喜欢吃汉堡的年轻人,也喜欢上中国的传统美食。谁抓住了年轻人的心,谁就等着数钱吧。


二是服务上摈弃一直以来的傲慢。


字号“老”,但脸不能老,提高服务是所有“老字号”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多种经营,发展副牌,吸引多层次消费群体。

  

如,可在居民区开出“老字号”同名小馆,菜品口味差不多,价格却要便宜很多。装修上可带有“老字号”的一些主要元素,但总体风格要简约时尚;或者直接采用厨房的透明性,让消费者一直以来担心的卫生问题,无痕化解。

  

四是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吸粉。

  

可以在各大团购平台推出团购产品、代金券,还要推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自主举办一些试吃活动,再积极加入外送平台。借住电商,打破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光顾的困局,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老字号”消费。让“老”和“时尚”有机结合为一体。

  

五是试行跨界融合。

  

在这一点上,狗不理早就行动了。2015年,狗不理跨足咖啡界,成功获得澳大利亚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高乐雅在中国的永久使用权。


六是多管齐下,拓展上下游,使原来不出门的产品,远销海内外。

  

七是注重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掘。

  

一方面,要改变以前注重厨师水平,轻视服务员水平的传统做法,在市场化方面进行改革,如高薪招聘运营总监;另一方面,内部老员工要实行“核心员工”综合选拔,每年选出一定量的核心员工队伍加以表彰,并从中选拔中层管理人员,让70、80后进入管理班子,让90后、00后员工都能看到晋升的希望。这样,既避免了企业出现人才断层的可能,还可以用年轻班子的新思想让“老字号”在菜品和服务上“新”起来。

  

八是深刻理解老字号背后沉淀多年的文化内涵,讲好老字号背后的故事。

  

文化永远是老字号发展的根本,但怎样从餐饮、旅游、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推广老字号品牌文化,是需要“老字号”补课的地方。

  

九是在经营模式上,放弃“抱着金饭碗要饭”的想法,开放加盟模式,不要出于对产品质量把控和信誉的考虑,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

  


总之,连锁餐饮正在面临寒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开店邦相信,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餐饮行业历来都是每年一次洗牌,聪明的餐饮人一定能从“危”中看到“机”。相信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愿所有餐饮人否极泰来。‍


关键字: 老字号
0
网友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点击换图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MORE
最近发布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