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店头条

美味中国圆桌分享:“既要又要还要”的消费者正在如何改变美味赛道?

2023-08-07      来源: 开店邦     作者: 开店邦

摘要:美味中国创新营二期正在招募中,欢迎您的加入!

11.jpg

7月11日-12日,由弘章投资、首钢基金参加CANPLUS主办,开店邦承办的“2023美味中国上海高峰论坛”顺利举办。来自美味行业的专业投资人、美味赛道品牌创始人、美味供应链创始人、美味服务商及渠道商等共聚一堂,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美味生意的未来发展之路。

其中,在由参加CANPLUS特别支持的“激发美味创新”圆桌环节,首钢基金执行董事、参加CANPLUS创办人李青阳与参加CANPLUS校友华立夫(曾味Sumerians创始人/CEO,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赵丹(鹿优鲜/宝贝优鲜创始人/CEO,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申悦人(加点滋味创始人/CEO,无界消费创新营四期学员、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王晓韵(瑞芬生物创始人/CEO,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分享了自己在食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最新思考。

以下是圆桌环节的内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嘉宾介绍




首钢基金执行董事、参加CANPLUS创办人 李青阳(主持人)

简介:李总负责首钢基金产业社群平台开发、协同与整合工作。中国创业创新教育从0-1的率先实践者,对创业市场及创业创新教育有敏锐的洞察力与独到见解。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参加CANPLUS核心运营团队多年实战于创业创新教育一线,参与打造多家领先的创新学院,擅长持续从企业家的实践中提炼认知,帮助企业家输出独家课程。

鹿优鲜/宝贝优鲜创始人/CEO 赵丹(嘉宾)

简介:鹿优鲜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深海鱼食品公司,愿景是让更多国人习惯“天天吃鱼”,每天都吃到更优质的深海鱼食品。鹿优鲜在2019开创了鳕鱼鲜食品类,目前旗下爆款“小方鳕”大西洋鳕鱼已累计销售近800万块,通过自有供应链优势为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解方案。

加点滋味创始人/CEO 申悦人(嘉宾)

简介:预制调料包领导品牌「加点滋味」2020年成立于杭州,是面向中国家庭开发美味料理的创造者,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驱动,通过提供餐厅级调味产品,拓宽家庭餐桌能做的菜品,让家庭烹饪更好更快。目前已开发地方风味系列、小馆特色系列、火锅汤底系列多条产品线,积累超350万用户,已完成3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亿元。

瑞芬生物创始人/CEO 王晓韵(嘉宾)

简介:瑞芬生物是提供天然创新成分的食品配料企业,以“天然”为基因,Refine Sweet天然甜味剂,Refine Natural天然功能成分和Refine NacolorTM天然色素构成瑞芬三大产品平台。多元化的产品彼此协同,相互补充,同时结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食品饮料全品类提供兼具风味、颜值、功能和健康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瑞芬生物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应用实验室,持续创新和研发,同时在杨凌、滁州和曲阜分别建立了生产基地,实现全产品线本土自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交付供应。

曾味Sumerians创始人/CEO 华立夫(嘉宾)

简介:资深松露美食研究者、文化传播者、知名松露行业引领者,并在此深耕十余年。作为极少数掌握松露全产业链技术的专家,曾任黑珍珠餐厅评审委员,并出版行业科普书籍《松露的秘密》,秉持着“万物皆可曾味”的信念,致力于完善餐饮产品化、产品零售化的开发落地,使松露这一天然健康的珍馐走进千家万户。


消费者更加偏向于

“既要又要还要”





12.jpg



李青阳:目前,美味赛道食品研发方面有哪些新的趋势?


华立夫:在整个食品加工领域,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洁净配料表的需求是比较明确的。加强食品科学信息的传播,与消费者平等对话和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王晓韵:疫情之后,新鲜水果和乳制品的消费增幅明显,但加工水果和果汁的消费量变化不大,说明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天然的食材。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更明显。另外有调查显示,在选择具体产品时,89%的消费者喜欢含有天然成分的功能性饮料,且认为需要长期摄入。所以,现在的消费者更加偏向于“既要又要还要”,在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同时,希望食材天然,成分健康,并附带一定功能。

申悦人:目前复合调味品在国内的渗透率约20%,这个行业目前主要呈现两个趋势,一是丰富化,二是代替化。所谓丰富化,是指一个家庭日常吃饭可能主要围绕常做的5到10 道菜,复合调味品可以帮助家庭延展菜谱;所谓代替化,是指很多基本不会做饭的用户,可以用简单烹饪的复合调味料代替复杂烹饪的糖盐酱醋来做饭,从而把精力花在陪伴家人等其他休闲娱乐活动上。

赵丹:在动物蛋白领域,过去中国人比较喜欢吃猪肉。但最近的数据显示,海洋蛋白消费量已经超越羊肉和羊肉,逐渐向猪肉靠近。

另外,从客户数据来看,过去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母婴群体,现在银发群体逐渐增加,因为医生会更建议他们食用白肉蛋白。未来,海洋蛋白进入家庭,尤其是进入银发群体会是一个大趋势。受疫情、地缘政治、饲料费比转化等因素影响,海洋蛋白的优势会越来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提到深海经济的重要性,未来在国家大力推进下,深海鱼类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大空间。尤其没有肌间刺的鱼类,更容易进入家庭餐桌。



舶来味道更容易

以标准化打开大众局面




13.jpg

申悦人  加点滋味创始人/CEO

无界消费创新营四期学员、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


李青阳:从食材和口味拓展的这个角度来看,钵钵鸡、螺蛳粉、寿喜锅等具有地方特色、异域风情的产品相继出圈,对调味品的产品研发和创新有哪些启发?


申悦人:调味品行业特别依赖品牌对美味的洞察和挖掘,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总结了几条规律,一是小众挖掘,二是大众标准化,三是由远及近挖掘国外味道。

首先,小众挖掘。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口味差异化极大。如果能在味觉的基础上有一些酸辣臭等成瘾性因素,同时具备小众话题的爆点,很容易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传播出去,而且现在物流发达,我们很容易买到天南海北各地的美食。所以,小众挖掘是我们进行产品研发的重要灵感来源。

其次,大众标准化。餐饮行业很早就开始研究大众口味标准化了,比如中餐里的鱼香肉丝、红烧肉,西餐里的照烧鸡排、奥尔良烤鸡翅,很多都是经过标准化的口味。我们平常吃的一些家常菜,不同地区的口味和做法是有差异的。一家店如果想做全国连锁,相比于工艺本身的标准化,找到大众认知的最大公约数,是更重要的事情。

第三,由远及近挖掘国外味道。我非常喜欢日本的一家公司叫做味之素,他们本来做味精,后来转型做复合调味品。但他们没有从日本本土味道入手,而是先从西餐、中餐中找灵感。比如他们卖得特别好的两款产品就是麻婆豆腐和青椒肉丝。国内来看,当中餐的复合调味料尚未在B端和C端普及时,西餐的很多调味品反而快速实现了全国味道的统一,比如奥尔良腌料。所以,有时候一些舶来的味道更容易以标准化的形态打开大众局面。



深耕本土市场

找到松露的合理搭配




14.jpg

华立夫 曾味Sumerians创始人/CEO,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



李青阳:松露是一个典型的利基市场,曾味在松露的推广过程中,有哪些核心的策略?


华立夫:第一,我们有个口号叫做万物皆可“曾味”,第二,把这句话践行到所有食品领域,实现这一点依托的是产品、技术和消费者的三角循环验证。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寻找中国的经典“曾味”,也就是如何在中国本土消费市场找到松露的合理搭配、消费者对口味的认可,以及成本、价格和效率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市场和我过去构想的不太一样。

举个例子,我们在研究餐饮融合和口味融合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国外逻辑完全不一样。但曾味的融合方式经验证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我们在中国融合得最好的一道菜不是特别高端的菜品,反而是红烧肉这样的家常菜。首先你会发现,这道菜有四十多块钱的模型,有八十多块钱的模型,也有两三百块钱的模型,目前已经能够渗透到三四线城市和村镇等地区。其次,国外没有松露和猪肉的搭配,但我们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华东和西南地区都有这种融合后的口味,所以我们也希望深耕本土市场,找到更多本土的经典搭配。

另外,在产品架构逻辑上,第一阶段我们和中国三大节庆的产品和场景进行结合,开发了很多粽子类、月饼类、坚果类产品;第二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到全年可消费产品,比如粽子的产品模型可以延展到糯米鸡和烧麦等产品,月饼的产品模型和蛋黄酥类似,今年我们就和唐饼家联名做了一些产品。



用鳕鱼把所有爆品再做一遍




15.jpg

赵丹 鹿优鲜/宝贝优鲜创始人/CEO,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


李青阳:鹿优鲜目前主要做优质深海鱼蛋白,选择这一赛道背后的产品规划和战略思考是什么?


赵丹:深海鱼制品最突出的是其营养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在向做鸡肉制品、猪肉制品、鸭肉制品的前辈们学习,把他们已经做出来的产品重新去做一遍,就是我们要做“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的产品。

什么叫人人心中有?比如我们之前用诺基亚手机,感觉它很方便、很舒适,但突然有一天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出现了。实际上这种简单的科技产品形态就是人人心中有的产品,但此前没有人做出来。在没有给到消费者之前,他们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产品形态。

比如,我前一段时间在美味营上课期间,参访了新希望美好集团,他们的爆品就是美好小酥肉,我们目前也已经开发了鳕鱼小酥肉。很多企业做猪肉水饺,我们开发了出口日本的鳕鱼水饺。我们希望能用鳕鱼、三文鱼、金枪鱼等高端鱼类开发出更多的产品,走进更多家庭的餐桌。未来,随着中国不断推进深海经济,高端经济鱼类的成本有望回落到比家鱼高一点,比猪肉低一点的价格带,这样我们可以用深海鱼蛋白把猪肉、鸡肉的所有爆品重新做一遍。

所以,我们目前主要采取这种跟随策略。尤其在预制菜这种即热即食的体系逐渐应用到家庭不同场景后,我们希望能够提供适应不同场景的便捷产品。



让天然变得更高效




16.jpg

王晓韵 瑞芬生物创始人/CEO,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学员


李青阳:瑞芬生物是提供天然创新成分的食品配料企业,从消费者减盐、减油、减糖的健康需求出发,你们在产品研发方面有哪些创新,以及如何平衡健康和美味?


王晓韵:我们这些年的研发主要围绕几点。

首先是健康,比如针对现在大家关注的甜味剂也就是代糖的问题,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寻找稀少糖,即天然存在且能被人体肠道菌群识别的糖类。由于这类糖类在天然存在稀少,我们需要更高效的获取方式。

另外,我们也会从天然植物中获取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同样满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诉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在成本侧不断达到品牌客户的需求。通常大家一提到天然,就会觉得很贵,其实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就是为了让天然变得更好用。

关于减糖,其实现在很多代糖都是复配的,所以配料表很长。如何实现清洁配料表的同时还能保证口感?我们采取的方案是研发了一些甜感香精,这些香精来源于天然植物,可以替代一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关于减盐,过去主要是以甜减盐或者以鲜减盐。以甜减盐方面,我们主要是降低蔗糖的含量来让配料表变得干净;以鲜减盐方面,我们也是用天然香精优化整个配料表。


高品质低价格是重要趋势




17.jpg

美味中国创新营一期学员

与首钢基金执行董事、参加CANPLUS创办人李青阳合影



李青阳:随着经济形势发展,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消费分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在产品策略方面是否有相应调整?


华立夫:因为松露本身是一个高价值感和高溢价的品类,所以我对这一问题深有体会。目前我们的人均客单价既有人均20元,也能达到人均3000元以上。首先是因为大家能更方便更低价地获得松露;其次,松露这种食材在中低消费市场合理存在的原因,一是在于消费者想要消费,二是消费者能消费得起。

如何满足消费者这两点诉求?首先我们发现在物质如此丰富的当下,消费者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大的量。我们作为食品增味剂,成本其实并没有特别高,同时能够增加美味的价值感。随着人均收入越来越高,松露未来也会越来越普及,我们既能满足B端需求,也能满足C端需求。尤其经历过这几年的疫情,我们的产品模型越来越成熟,渗透率越来越高,我认为追求品质是一个整体正确的趋势。

王晓韵:因为品牌方从成本侧对我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配方升级需求,我们也对产品进行了分级。比如,我们也会去做单甜低于蔗糖的产品,或者用更优化的复合配方去解决成本侧问题。这个要看我们的品牌方到底服务的是哪些人,我们再根据上游企业的需求设计自己自己的产品。

申悦人:对这个话题我也很有共鸣。我们的企业愿景是服务1亿家庭,所以品牌定位一定是服务老百姓的。我们也在持续优化配方。比如,我们希望一包5块钱的带肉的麻婆豆腐调味包是不含防腐剂的,背后的逻辑是我们在服务的消费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信息,也希望过的精打细算。

其实经济下行时期恰恰是品牌成长的最好时机。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往下走,与此同时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消费品牌开始走出来,正因为他们洞察到中产阶级手里没钱又想过得好的这种心理。我们希望做的就是这样一种产品,当用户的钱包不足以支撑他每天下馆子的时候,他回家通过复合调味料也能吃一顿好的,味道又好操作又简单。所以我们希望把产品定位到大众,服务好大众。

赵丹:我看到的趋势大致都是一样的。比如我们之所以做鳕鱼小酥肉,是因为其底层逻辑是成立的。从饲料费比来看,1.3公斤饲料出1公斤鱼肉,4公斤饲料出1公斤猪肉,8公斤饲料才能出1公斤牛肉。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了。所以,用更多的深海鱼蛋白替代陆地蛋白在底层逻辑上是成立的,只是前期供应链效率还不能做到完全替代。


由首钢基金参加CANPLUS、弘章投资、新希望集团共同发起的美味中国创新营二期正在招募中!如果你是:

·食品饮料端:品类创新者或价值升级者

·连锁餐饮端:开放的资深玩家或新锐的跨界玩家

·产业赋能端:供应链/科技服务/渠道流量/平台方/投资方

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大美味”生态圈,加入参加CANPLUS千人校友生态,学习、共创、互助、合作!(点击图片了解更多项目信息)


图片


报名咨询


图片



扫码咨询“开店邦总编”,请注明企业名称

关键字: 美味中国
0
网友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点击换图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