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听大咖说

周勇:处境尴尬的店不关掉其他优质企业就进不来

2016-07-11      来源: 新闻晨报     作者: 陈承

摘要:传统零售业这个摊子,到底如何“接盘”。

  传统实体商业关停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应向哪个方向转型,业内称之为“业态调整”,用俗话说,就是传统零售业这个摊子,到底如何“接盘”。

  对此,周勇以与太平洋百货同处淮海路的“755号”和K11为例,认为这两家代表着零售业态的新兴方向。

  一街之隔的别样情

  至少从现在看来,K11与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可以称得上同地段却不同命。

  7月4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周一工作日,晨报记者在当天下午实地体验了这两个购物中心,深切感受到实体零售业的冰火两重天。

  和所有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百货商店一样,这个十多年前年轻人的购物圣地——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如今门可罗雀,天花板上的墙皮脱落,化妆品柜台上也有了层薄薄的灰,店员们坐在柜台后面打发时间。

  而在K11,人流则络绎不绝。2013年,K11甫一登场,就定位于“国内首个艺术购物中心”,除了引入国际潮流品牌外,环保建筑的设计理念、艺术和商业的结合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位于M50的六岛艺术中心,也在K11展出了自己的LED艺术装置,相比隔壁太平洋百货内部装潢的老旧,K11的内部装潢主打“一切与艺术发生连接”,小到创意抱枕,大到每层楼都有的艺术品摆件,加之各类艺术展的不断展出,都更符合现在年轻人对时尚的定义。

  周勇说,像K11、大悦城这类营业面积在几万平方米的实体零售物业,核心在于不再以商品为导向,而是以文化和娱乐为导向。

  “比如以玩为导向的,就可以把全世界好玩的东西引进来,表明这个地方都是用来玩的,搞亲子活动的。”他说。

  “营业面积”是周勇格外强调的一个关键词,他说,新兴的零售业态,必须根据所在物业的营业面积大小,作出不同的规划。

  “营业面积在一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店铺,可以学习台湾地区或日本在旅游区或餐饮区附近开设的生活百货店,”他举例说,“这种店不是像我们的百货按品类来分,它们出售的是根据特定一类消费人群来划分的生活百货,比如专门针对女孩的,或是专卖休闲食品的。”

  而营业面积在一万平方米左右的百货,周勇认为,可以像“淮海路755”那样引进主力业态,如优衣库、无印良品,同时配套相应的餐饮和娱乐。

  在他看来,“淮海路755”正是最好的国营百货公司转型的成功案例。

  淮海路755号原来是东方大厦淮海路店,典型的传统百货公司,隶属国企百联旗下,现在则转型为一个地标性的小型城市购物中心,并以755号这一门牌号为标志向外推广。

  “755号的这种转型模式值得其他国有百货公司借鉴,”周勇说,“这好比原来百联是叫自己的儿子去开店,后来发现自己儿子开不好店,就引进别人的孩子来开。”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来说,这些国有成分比较高的大型企业,应当有一个思路的转型,做到去品牌与强品牌相结合,即主动放弃自己旗下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引进别人的有竞争力的品牌。”周勇说。

  一个细节是,淮海路755的老总曾向周勇透露,755在开业时引流并没有采用推发传单的方式,而是借助网络推送,最终显示新增顾客中近四成半个月内没来过淮海路,“表明这些新顾客不是走过路过,而是在看过推送之后抱着特定的目的来的”。

  每天都有海量资讯,店铺在诞生,无数的有开店梦想的人在实现他们的梦想,不同开店项目令人莫衷一是,怎样找到并辨别他们?有一帮人决心投身此业,终日与开店为伍,致力于发现与开店相关的人、加盟项目、开店金融与开店酷产品,带你体验并连接其中,邀请你来体验——开店邦。

关键字: 百货商店
1
网友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点击换图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MORE
最近发布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