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店调查

无人便利店:泡沫好多 还需再过滤

2017-08-30      来源: 开店邦      作者: 店小满

摘要:无人便利店最近活得怎么样了?

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天虹无人便利店、Wheelys、Easy Go……最近,无人便利店如雨后春笋涌现,它们一般采用会员制方式、智能化服务,改变着新时代消费者的体验。

至今已经过了段时间,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投过滴滴、ofo的金沙江创投,就跟踪该项目数月,最终以退出告终。部分原因是其考虑到无人便利店仍处初期,要再攀二次高峰方可滤掉大部分的泡沫。

 

重重关卡 消费者望而却步

 

 光临过无人便利店的人都知道,这可不是无所顾忌地进店消费,更不是如传闻所言“拿完就走”。

消费者进入便利店购置商品必须完成以下步骤:用已有的APP扫码进门,然后自助拿取商品,在收银台对自己选购的商品进行扫码、结账,最后扫描门上的二维码离开便利店。走人之后,最好打消退换货的想法,无人便利店暂时尚无法满足该需求。如果消费者忘记付款,将会被拉入黑名单,这难免少了一点人情味。

在人多的高峰期,有限的空间还会显得很拥挤,致使消费者的体验感一度下降。比如亚马逊的Amazon Go,测试好几个月发现,数百平米的店,选购人数一旦超过20,店内的设备就难以正确追踪用户的行为和商品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难道不是让人更省心吗?为什么这里感到了丝丝繁琐?

可见,零售智能化地升级,要使消费者购物更便捷,应该是把繁琐消费步骤减少到一两步,而不是再增加一两步。

 

让“利”还未到民 到哪了

 

无人便利店必备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摒弃了人工、租金。

据缤果盒子介绍,在投入成本上,占地15平方米的缤果盒子SKU与40平方米的便利店能基本持平;在运营成本上,每月运营成本约2500元。而传统便利店则要承担员工工资、租金、高额水电费用等,每月不下15000元。

显而易见,普通便利店的人力本来就承担着收银、理货、清洁等多项工作。现在虽用电子技术代替收银、结账的步骤,做到了省人力,但理货、补货、处理残次品等工作仍需人工负责。

不得不提的是,店铺采用的RFID标签,每个标签成本价格大概0.3-0.4元,物料和人工贴标签成本估计也不少。况且该套智能化的设备技术需要定期维护,这也是一笔长期的运营费用。

无人便利店作为一个全新的渠道,早期的铺展密度还未均衡,数据也在累积初期,不能做到智能化分配和差异化补货。同样,无人便利店要被准许进入各大物业铺展开来,BD(业务拓展)的沟通成本占比也高。

最终,立足消费者的角度来,那就是“我能获益多少,捡多少便宜”的事情了。最主观体现为商品价格的实惠力度。综合多家无人便利店可知,优势暂未出现,还没做到让“利”于民。但将其一板拍死有点片面果断,只能静观它能不能在不断完善自己、紧贴市场的同时,飞得更高更远了。

 

无人便利店可行 但不易复制       

 

日本可以算是便利店的鼻祖,且人工成本高、国民素质较自律,但在当地无人便利店占比仍旧不能和传统便利店的数量相提并论。

那中国的无人便利店能不能成为规模效应,实现收支平衡呢?

大型物业公司、房地产商千万家,这要求团队有极强的BD能力。要能处理好利润分成、政府关系等多种复杂问题,否则规模化复制的愿景只能是画饼。

“规模化不仅仅是对团队的BD能力、新技术使用带来的考验,同时,也对商品的供应链有着很高的要求。”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表示。

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是关键,不然成本问题必然接踵而至。

据悉,现阶段无人便利店的品类差异化不大,无外乎为零食、饮料、日用品等。由于空间所限,无人便利店的SKU一般在300—1000之间,比传统便利店少了些许。

在供应链上,缤果盒子背靠欧尚和大润发,而EATBOX是以海外直采为主,60%商品均为进口。不仅如此,很多创业公司规避了渠道中间商,直接从品牌商拿货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再需要时间,借助大数据的采集与智能调度,一齐降低运营成本。

   

  其实说到底,无人便利店还是在做零售。需要提高后端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处理好人、货、场的关系,将消费者变得更“懒”。

责编:店小满 

文末LOGO.gif 


关键字: 无人便利店 零售 可复制
网友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点击换图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MORE
最近发布 / MORE